各位親愛的家人 收信平安:
1. 9 / 4 練詩曲目:對我述說耶穌故事、我需要救主、太初有道。
2. 9 / 11(日)早堂獻詩—「太初有道 」,請大家準時於 7:30 在 205 教室集合練詩,謝謝。
☆ 手鐘已恢復練習,練詩仍維持在下午練習,謝謝。
3. 9 / 11(日)下午 1:20 練詩於 205 教室練習,謝謝。
4. 「聖樂史吟遊 」 20160903 懷恩堂聖樂營—楊美惠老師主講
(一) 初期教會:
A. 受三種文化影響
1. 希伯來 ( 讚美神 )
2. 希臘 ( 重道德 )
3. 羅馬 ( 重娛樂 )
B. 此時期多為抵擋異端
(二) 中世紀 450 - 1050
A. 希臘: 拜占廷聖詩
B. 拉丁:葛利果聖詩
☆ 葛利果聖詩 ( 拍子自由 / 無樂律 / 多以級進行式 / 四線譜 / 單音齊唱無伴奏 / 順應歌詞抑揚頓挫 /
現存 3000 首 )
(三) 中世紀後期 1050 - 1517
A. 聖詩黑暗時期,詩班取代會眾,找不到幾首聖詩
B.音樂高度發展,複音音樂風行,記譜法產生
(四) 宗教改革 1517 - 1650
A. 特色:
1. 聖詩直接表達信徒主觀經歷
2. 突破階級壟斷,雅俗共賞
3. 突破拉丁古典規律,產生各國方言聖詩
B. 代表人物:
1. 路德 Martin Luther ( 德 ):音樂僅次於神學
2. 加爾文John Calvin ( 法 ):韻文詩篇
(五) 十七世紀中 1650 - 1780
A. 特色:
1. 韻文詩篇轉為聖詩 ( Hymn )
2. 重神學教義
3. 突破拉丁古典規律,產生各國方言聖詩
B. 代表人物:
1. 以撒瓦茲 Isaac Watts ( 英 )
2. 衛斯理 Charles Wesley ( 英 )
3. 巴哈 Bach ( 德 ):多為詩班少為會眾譜曲
(六) 十八世紀後 1780 - 1850
A. 特色:
1. 浪漫主義使聖詩內容技巧更豐富 ( Praise )
2. 奮興佈道詩歌增加
B. 牛津運動 1833 ~
1. 崇拜音樂品質提升
2. 復古運動
3. 聖詩學產生
(七) 十九世紀 1850-
A. 特色:
1. 主觀靈修經歷
2. 神學基礎較弱
3. 簡單流行本土化
B. 百花齊放
1. 黑人靈歌 ( Spiritual Song )
2. 福音詩歌 ( Gospel Song )
a. 文字簡單,強調旋律,和聲變化少
b. 副歌短句一再重複
c. 個人感性經歷簡單表達
☆ 芬尼克羅斯比 Fanny J. Crosby ( 美 )
3. 各國民謠詩歌
4. 華人聖詩
a. 十九世紀完全西化 / 二十世紀普天頌讚編成 (1936) / 讚美詩新編
b. 趙紫宸
c. 台灣長老會聖詩 (1964)
(八) 結論
A. 聖詩內容應包括
1. 音樂 2. 文學 3. 神學 4. 生活 5. 經歷 6. 歷史禮儀
B. 各教派第一件事就是編詩本鞏固教義
珍惜歷史寶貴資產,經過衝擊存留者,即為真實可敬可愛有美名的
C. 好的聖詩:寫得好,選得好,唱得好
5. 祝福九月份壽星—劉老師福杯滿溢,主恩常在。
***************
『 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 箴18:10 )
☆ 請持續為以下聖樂事工、主內肢體守望代禱—
☆ 2016 / 10 / 30 (日) 第五週聖樂崇拜早、午堂獻詩。
☆ 2016 / 12 / 18 (日) 聖誕節聯合詩班獻詩—
10 / 09 (日) 13:30 ~15:00 全體詩班 ( 樂民館 )
10 / 30 (日) 13:30 ~15:00 全體詩班 ( 樂民館 )
11 / 20 (日) 13:30 ~15:00 全體詩班 ( 樂民館 )
12 / 04 (六) 09:30 ~12:00 全體詩班 ( 樂民館 )
12 / 17 (六) 09:00 ~12:00 總彩排 ( 二樓大堂 )
☆『 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 ( 耶哀3:25 )
☆ 請假的家人,願 主保守你身體健康、平安順利,期待你的出席。
淑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