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2015/8/30 歌詠週報

各位親愛的家人 收信平安:

1. 今日練詩曲目:我寧願有耶穌、「奧妙與尊榮」—歡欣頌揚、詩篇第一篇。

2. 2015年9月5日(六)懷恩堂聖樂營—☆ 請記得帶聖誕節詩歌本「奧妙與尊榮」。
07:10 AM 開始報到,領取名牌。台語& 歌詠& 樂團B車。
07:30 AM 準時出發,車上為每人準備三明治早餐一份及礦泉水一瓶。
13:30~16:10【百年教會詩歌練唱】
13:30~13:40 教會簡介,13:40~14:00 敬拜讚美主。
14:00~14:50 聖誕詩歌教唱 (上) 14:50~15:10 休息點心。
15:10~16:00 聖誕詩歌教唱 (下)。
16:10 活動結束,預計 17:30 前回到懷恩堂。

☆上午的雨天備案--9:00 至 9:40 石門水庫坐車環湖一周,10:00 至 10:50 至大溪老茶廠參觀 http://www.daxitea.com/,11:30 至茗園石門活魚餐廳,之後行程相同。

3. 下週 9 / 6 (日) 下午 1:20 練詩於 205 教室練習,謝謝。

4.  談聖樂與宣教— 『聖樂的威力』— 詩篇 103:1「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裡面的,也要稱頌祂的聖名。」
基督教是唱詩的宗教。從舊約、新約到教會歷史,上帝的百姓一直與聖樂為武,摩西、米利暗、大衛、約沙法、撒迦利亞、馬利亞、保羅,乃至耶穌都看重聖樂。初代教會面對外來的歧視和逼迫時,聖詩凝聚了信徒的群體力量和信心。即使是以敘述文為主的摩西五經也不乏精彩的詩歌體,這些詩歌體更被五經學者認定,不折不扣正是五經的神學核心所在,它們和詩歌詩歌智慧書一樣,都是信徒天路歷程的最愛。
聖樂的源頭來自天上的啟示。有人說,耶穌沒有畫過畫,但是古今中外有名的畫家都畫祂;耶穌沒有寫過書,卻一直是無數作家筆錄的焦點;耶穌沒有做過曲,卻是西方作曲家作曲的泉湧。從音樂史看,西方音樂史差不多就是聖樂歷史。奧古斯丁寫了音樂的神學 "De Musica",並提倡唱聖詩要用樂器。從中古世紀到文藝復興以來,不論浦賽爾 (Henry Purcell)、巴哈、韓德爾、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孟德爾頌、布拉姆斯、乃至史特拉文斯基等,都曾從事聖樂的創作。與信仰有關的曲風如讚美頌( Te Deum )、神曲、頌歌 ( Canticles )、彌撒曲、安魂曲、清唱劇、受難曲等,一直都是西方古典音樂的核心曲目。
聖樂的威力撼動城牆和帝國。在祭司的吹角和以色列人的呼喊之下,高大的耶利哥成竟然塌陷,稀奇之至,勝過哭倒萬里長城孟姜女的傳說。聖樂的力量更能挽救邦國於既傾。約沙法在強敵壓境時,就是將手無寸鐵的歌唱者放在軍隊的前面而得勝 (代下二十章)。當法國走入殘酷無情的大革命、大屠殺之際,僅僅英吉利海峽一水之隔,同樣處於工業革命、啟蒙運動、自然神論等衝擊的英國,卻能安然度過動盪的十八世紀末,而讓歷史學家稱奇,關鍵的因素是 Charles 和 John Wesley 兩兄弟,四十年藉著聖樂和傳道,在英倫三島所灑下的靈魂滋潤 !
「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但是古今中外許多聖詩繼續在震動陰間權炳,讓那被魔鬼和罪惡綑綁的沈睡、剛硬的心靈得釋放。St. Basil (330~379) 在他的「講道辭」(Homilies) 中提出聖靈會藉著音樂來提醒人,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真理。米蘭主教安波羅修(Ambrose,340~397) 還作了許多易記、流行的聖詩,以對抗當時的異端「亞流主義」。聖方濟也用唱詩野外佈道,帶動天主教一波既神祕又燦爛的宣教浪潮。
 教會復興啟動了聖樂的繁茂。因著 Whitefield 傳道助長了英國大復興,信徒開始唱詩篇以外的聖詩,尤其是「聖樂之父」Isaac Watts 的作品。反之,聖樂也能帶動教會復興,衛理公會和路德會都是從音樂中誕生的。除了 Wesley 兄弟藉著聖樂和傳道帶動復興之外。教會歷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Jonathan Edwards 用民歌形式的聖樂促進大覺醒;Charlies Finney 的佈道有聖樂作曲兼指揮家的哈斯汀配搭;十九世紀末 Moody (1837~1899) 和 Ira D. Sankey (1840~1908) 更是絕配,一個唱詩 (作詩) ,一個講道喚醒歐美的心靈。二十世紀,奮興家 R.A. Torrey、Wilbur Chapman 都懂得和音樂家 Charlies Alexander 等人合作;堪稱本世紀傳道和聖樂絕配的 Bill Graham 和 Cliff Barrows,足跡遍及五大洲,對人心的影響力,不論質量深廣,都遠超過人間君王和政權所能做的。
『跨世紀之音』— 從宣教角度看,從事神國工作的人必然對於聖樂能跨越時空推動福音事工而成為跨世紀之音的秘訣,感到好奇。年紀輕輕就到英國。卻因樹大招風而被排擠。甚至想自殺的韓德爾。從好友 Charles Jennens 送給他的經文「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 賽四十1 ),使年過半百、憂傷的心被神的捕捉、遂著手寫下千古神劇「彌賽亞」,由此我們可以找到聖樂跨世紀動力的答案—被擄。

一、好的聖樂來自「被擄」的心靈—
感動人心的聖樂來自「被擄」的心靈— 「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我們把琴掛在那裡的柳樹上。 因為在那裡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說: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罷。」( 詩137:1~3 ),而非來自傳揚聖樂所用的技巧— 「耶路撒冷啊,要是我忘了你,願我的右手枯萎,再也不能彈琴。我要是不記得你,要是不以耶路撒冷為我最大的喜樂,願我的舌頭僵硬,再也不能唱歌。」( 詩137:5~6 )。以賽亞寫下了二千多年後促使韓德爾寫下「彌賽亞」的經文,正因他的心靈「被擄」...沒有被主愛感動所做的聖樂,不能感動人。基督教是「被主愛俘擄」的宗教,信徒會唱詩,聖徒會作曲,因為心被主「擄」,而去感動別人也被「擄」。好的聖樂人才必定是「被擄」的人,而且先被主「擄」才能去擄掠別人。米利暗被主的救贖大能俘擄,因此帶領被救贖的百姓唱詩 ( 出十五章 )。但以理和以西結被擄,因此以「被擄」的心情來事奉被擄的百姓。施洗約翰的心被差他的上帝浮擄,因此在曠野「俘擄」被轄制的百姓受洗。同樣的,第二次旅行佈道的保羅沿路心志「被擄」,順服聖靈的帶領,乃至被囚於腓立比的監獄,但是他和西拉藉著聖樂,傳道給那些被罪惡和法律浮擄的囚犯聽,聖樂帶來神蹟,歐洲的教會於焉誕生 ( 徒十六章 )。原來,傳道加上「被擄」的聖樂,就能跨過人心的空曠處,這就是跨世紀之音!

二、好的聖樂帶領聽者「被擄」—
從以賽亞所傳的道,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聖樂的目的,就是替上帝開路,讓聽者被榮耀全能上帝的慈愛、憐恤、信實等屬性所擄掠:「 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 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必一同看見;因為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賽四十3~5 ) 聖樂就像施洗約翰一般,扮演著彌賽亞的開路先鋒 ! 因此,聖樂工作者必須知道自己的任務—讓聽者「被擄」。
1. 傳所該傳—
聖樂工作者首要的任務就是讓聽者聽到她們主人的聲音,因此聖樂的神學非常重要,聖樂的根基在神學,而不在音樂 ! 沒有正確豐富的神學,聖樂只是「鳴的鑼、響的鈸」而已 ! 譜寫不少曠世聖樂的馬丁路德說「音樂是神的恩賜,而非人的才幹。」他還主張 "Music is second after theology"。John Frame的提醒一針見血: 「正確的聖樂,有神學上的超然性 ( 賽四十5 ) 和內住性( 賽四十11 ) —「他必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懷中,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聖詩的神學核心要以上帝為中心,以基督為中心,以聖經為根基。」聖樂的功能是引導人敬拜三位一體的神,目的就是要除去人心的許多營壘和障礙 ( 賽四十3~4 ) ,讓「耶和華的榮耀必然顯現;凡有血氣的人」身上 ( 賽四十5 ) 。聖樂絕對不是以人為核心,免得成為撒但的工具;聖樂不是為了悅己,而是為了敬神;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敬拜。聖樂是神道的開路先鋒,因此必須傳所該傳。
2. 看所當看—
從事聖樂幾十年的 Donald Hustad 觀察到,自從1965 年起,福音派對剛出爐有靈恩傾向的新風格「敬拜讚美」音樂,從反對、害怕,到接納,這是好事。但他也正確地指出,「敬拜讚美」的歌詞,沒有涵蓋認罪、懇求、感恩或順服等屬靈經歷,非常可惜。他提醒現代聖樂創作者除了需留意在旋律、和聲、歌詞、譜曲技巧、表演技術上提高水準外,不要忽略了傳統聖詩的豐富神學和屬靈內涵,也不要丟棄傳統的好聖詩。Hustad 的觀察,點出聖樂工作者事奉的困境:是否具有歷史眼光走十字架道路 ? 是取悅上帝還是追隨潮流、取悅會眾 ? 如何曲高又和眾,帶來更廣更深更遠的影響 ? 如何不被主流時尚影響,反而能夠影響主流時尚 ? 原來,聖樂和傳道兩種職份都同樣需要永恆眼光。以賽亞書四十章提示了聖樂事奉者的永恆眼光。以賽亞所傳的道 ( 賽四十1 ) 不僅擄掠了本想自殺的韓德爾為主譜曲,他所譜的「彌賽亞」跨過幾個世紀,仍然繼續為主俘擄許多憂傷的心靈..。
從事聖樂工作的人往往很孤單。為主寫無數聖樂作品,卻得不到同胞青睞的古典之父巴哈,哪會想到他失傳的馬太受難曲總譜,竟然一百年後,在一個賣肉的小店裏落到年輕作曲家孟德爾送手中,繼續成為後代音樂潮流的指標 ! 原來,聖樂和傳道( 或者說,藉著聖樂傳道! ) 的影響力都在死後才能蓋棺論定,他們都需要看永恆過於短暫,正如路益師所說,眼光在天的人方能改變世界。沒有永恆眼光的人,不要奢望永恆會影響今生的世人。
3. 要有使命感—
教會要復興,需要全民動員,包括聖樂的服事也不能例外。馬丁路德發現詩班專業化,使得會眾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因此,將拉丁文聖詩翻譯成德文,自己也作了許多聖詩,推展「全民皆祭司」的宗教改革。目前傳統教會詩班的優點在於「代替」全會眾獻祭「全民皆祭司」會眾卻因此被撇棄,沒有機會親自唱詩,而失去領受神道、聖樂、聖靈交融式的感動 !
教會要復興,不僅要全民動員,更需要有人全職投入聖樂。教會供養全職傳道,也該考慮供養聖樂人才,正如大衛替聖殿設立專職歌唱者 ( 代上二十五章 ),尼希米在聖城完工後設立並供養聖樂人才一樣 ( 尼十一22-23 ),作曲家巴哈、莫札特、舒伯特等都曾擔任教堂聖樂之職。教會傳道人若沒有融入整個崇拜聚會中,焉能期望教會復興 ? 「被擄」的聖樂傳道,在被主擄掠後,該當藉著「極
力揚聲」,讓神的百姓從聖樂和傳道中聽到聲音:「看啊 ! 你們的神」。如經上所記:「報福音 ( 聖樂傳道 )、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羅十14~15 )
☆ 以上文章摘錄自思想起—從舊約看聖樂 / 吳憲章老師著 ) 。
☆ 指揮楊磊老師常跟我們分享【詩班員服事的態度 】,亦勉勵我們要在音樂上的能力不斷的接受裝備和操練,有鑑於此,摘錄吳憲章老師的著作,跟大家分享。

5. 懷恩堂 2015 年 秋季聖樂培訓班—即日起至服務台報名,開課前1週截止。
☆ 基礎樂理班:授課教師—楊磊老師自 9/8  起 12 週 (二)19:00-20:30 於205 室。
☆ 聲樂培訓班:授課教師—楊磊老師自 9/12 起12 週 (六)13:00-14:30 於307 室。
詳細內容請參閱 8 / 23 主日週報。

6. 祝福 九月份壽星—劉姐,生日快樂,福杯滿溢,主恩永偕。

****************

7. 請持續為以下聖樂事工、主內肢體守望代禱—

☆ 請為楊老師下學期天中授課及未來計畫,求主保守堅立他手中的工,凡事順利並經歷 神的大能、恩典與祝福,代禱。

☆ 請為 2016 新年度歌詠詩班長、司庫,求 主預備合適人選代禱,並求 主賜福歌詠詩班未來的服事,榮 神益人。

☆ 2015 / 11 / 29 (日) 第五週早、午堂獻詩。

☆ 2015 / 12 / 20  (日) 聖誕節聯合詩班獻詩—歌詠詩班負責。
**************

『這代向那代頌讚祢的作為,也要傳揚祢的大能』〈詩一四五4〉

『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詩九十17 〉

☆ 請假的家人,願 主賜福與你,使你凡事興盛。

淑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