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福音神學院 院訊455期 2008.9
作者 謝娜敏/專任教師
今年五月份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巧遇海外基督使團(原內地會)的石明理宣教士. 他們夫婦三十多年來, 一直是台灣許多年輕學子的屬靈導師, 也幫助了許多大專青年長期準備, 走向宣教之路. 同時, 石哥與安姐也負責外國宣教士來台後的語言訓練及適應. 那天, 石哥有感而發地跟我說, 很遺憾的, 有時他必須告訴一些來到台灣的宣教士, 他們並不合適當宣教士, 並把他們送回國去.
我很訝異,因為已經到了工場的宣教士, 通常很清楚呼召, 也經過申請的程序, 怎麼還會不合適需要遣返呢? 我們要如何看待他們認為來自神的呼召呢? 石哥很清楚地跟我剖析了呼召與揀選的不同. 石哥說, 呼召不等於揀選. 這些人士回應了神的呼召, 表達了他們的意願, 但有意願不一定代表合適, 差會有選擇的責任, 也要引導不合適當宣教士的人, 找尋更符合神對他們的帶領. 宣教士的選擇是如此, 傳道人的選擇不也是如此?
呼召與揀選的不同是有聖經根據的. 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二章1-14節婚筵比喻中所說的: "被召的人多, 選上的人少." (V.14) 雖然僕人到大路上去, 凡遇見的都召來坐席了, 但那回應呼召邀請的人當中, 還是有人被主人趕出去, 而且遭到嚴厲的對待. 他們的命運似乎比未回應呼召的人更悽慘. 這段經文說, 因為他沒有穿禮服. 解經家對於禮服所代表的意涵作了許多的探討, 最常見的解釋是, 最常見的解釋是, 禮服代表救恩. 不過, 我們若很直觀地來看, 從這段經文本身, 讀者很容易理解, 穿禮服是個赴筵席的規矩, 而這個赴宴的人, 未照規矩行事, 所以被王趕出筵席場所. 如果將這比喻應用的獻身全職上, 我們常常只重視回應服事神的呼召, 但我們卻忽略了王要我們按規矩服事的要求, 以致於許多人各行其是, 按照自己的想像, 或是自己認為美的形式, 來坐席, 卻是為自己招惹了神的怒氣. 而且恐怕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所以耶穌說:"被召的人多, 選上的人少."
另一段經文是馬太福音七章15-23節. 這段經文的重點是教導們徒防備假先知. 有人在研讀這章經文時會有一個困惑, 就是在七章1節耶穌提到不要論斷人, 此處卻要人防備假先知, 我們若稱人為假先知, 豈不是論斷人了嗎?
如此的困惑是出於對於"論斷"與"分辨", 這兩個觀念的混淆. "論斷"是推斷及非議別人的動機, 這是耶穌要我們避免的. 而"分辨"是對於明顯的事實下個判定, 這是耶穌要我們學習的. 我們容易對別人的動機, 作了錯誤的判斷, 但是當其不法的動機已經出現明顯的事實--生命的結果(而非工作的結果)時, 就是耶穌要我們下判斷的時候了(V.16,20).
一個有意願服事神, 回應神呼召的傳道人, 不一定是被神揀選的傳道人. 這是耶穌在馬太福音七章21-23節要提醒我們的. 耶穌明白地說, 稱呼祂主阿, 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 言下之意, 就是他們不都是天國的子民. 因為他們不按天國的規矩--天父的旨意--行事為人(V.21). 而最恐怖的是, 這些人都自以為他們是認識耶穌的, 而且為耶穌所認識. 他們熱切地喊著祂的名, 而且用他們的事工績效來佐證他們與耶穌的關係. 耶穌卻斬釘截鐵地否認與他們的關係, 甚至稱他們為惡者, 厭惡與他們有任何的牽連.
有人可能會困惑, 如果他們不屬基督的, 為何奉主名還能有工作的果效呢? 常常一個人工作的果效, 並不一定是因為提供服事的人合神心意, 更多時候是因為神憐憫那些被服事的人, 所以即便不認識主的人, 也可能成為主所使用的工具.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 傳道人服事的績效與他與神的關係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他的蒙召與他是否為神所揀選也沒有絕對關係. 重點在於, 蒙召的人是否能按規矩, 遵行天父旨意.
因此, 當我們自稱有神的呼召時, 不只要明白, 自己所回應的呼召是何種呼召, 更要小心自己是如何回應這個呼召的, 免得我們傳福音給別人, 自己反倒被棄絕了. 我想這是我們天上的父所最不樂見的. 願我們能彼此提醒勸勉, 使我們的行事為人能與所得的恩相稱, 能按著天父旨意行事, 與祂一同坐席. 阿們!
***************************************************************
這篇文章相當值得我們自省, 我們是熱中於服事"神", 還是熱中於"服事"; 我們與天父是否建立真實的"關係", 還是只有"形式"上的基督徒; 我們真有讓基督的生命, 聖靈的能力改造我們的生命, 活出真實改變的見證, 還是自己沉迷在我有參與服事就是見證的迷思中.
用了將近一小時打字和校正, 希望每一位都閱讀這篇文章! 也邀請少上部落格的朋友, 上來看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